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2日
字体:大 中 小
|
课型:新授课 教学目标: 1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,认识11个生字。会写“人、火、文、六”四个字,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; 2、认识两个偏旁“辶”“忄”。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(远-近,有-无,来-去) 3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练习背诵这首诗; 4、通过图文对照学习,能够理解课文内容,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,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喜爱古诗的感情。 五、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、写字和练习朗读。难点是了解诗意。 六、教学策略与手段 立足于学生课前对山、水、花、鸟的调查了解,看图说图来联系诗句。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,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,多层次地读,再读中感知、感悟,在读中品味。感知诗中山、水、花、鸟的特点,从而在朗读猜谜中理解诗句的意思,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。 七、课前准备 1、生字卡片、一幅山水画 教学时间:2课时 教学过程: 第一课时 一、谈话导入 1 、 同学们,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,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画,看看这幅画画了些什么?(用红笔板书:山、水、花、鸟) 2、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“山、水、花、鸟”的情景,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: (1) 想一想,如果从远处看山,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?(模模糊糊、没有颜色、看不清) (2)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,从近处听,会有什么声音?(有哗哗的流水声) (3)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?(不再开了,看不到花) (4) 鸟停在树上,人来到鸟的前面,鸟就会怎么样?(鸟就会受惊,会飞走)小结: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、水、花、鸟是这样的,那么画上的山、水、花、鸟是怎样的? 请跟老师再来看看。 二、创设情境、补充诗句。 1、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“山”有没有颜色?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。(板书:远看山有色。) 2、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“水”有没有声音?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。(板书:近听水无声。) 3、请一个同学说说,图上画的是什么花?(桃花)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?(春天)现在是什么季节了,为什么它还开着? (板书:春去还在。) 4、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,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?即它会不会飞走?板书:人来鸟不惊。 三、齐读诗句,板书课题。 1、齐读诗句。 2、给诗加上题目。 3、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。(谜底谜面) 四、自读课文,读准生字的字音。 1、自由读课文,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、找出生字并划上线,多读几遍,记住字音。 远、色、近、听、无、声、春、还、人、来、惊 指名读、齐读、多种形式读生字 3、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。(指名读) 4、愿意读的站起来读。 五、齐读课文,试着背诵。 1、齐读课文。2、试着背诵。(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“山、水、花、鸟”四个字为线索来背。 六、总结:这节课,我们学习了一首谜语诗,课下不妨搜集一些这样的诗读读。如:风 板书设计: 画 远看山有色, 近听水无声, 春去花还在, 人来鸟不惊。 教后反思:
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: 1、巩固字词,掌握有无、远近等反义词,书写生字 2、指导朗读背诵课文。 教学过程 一、检查复习。 1、指名背诵课文。 2、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? 二、寻找反义词 出示诗句,你能找出这首诗中的几组意思相反的词吗? 远——近 有——无 来——去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? 出示课后我会说,练习说一说 三、学习生字。 1、出示生字指名读 2、分析字形,学习新的偏旁。(说说你是怎么记的) (1) “远、近、还”半包围结构。部首是辶。是熟字元、斤、不加偏旁 (2) 色:上下结构,上面是角字头“ ”,下面是“巴”。组词:彩色、红色、白色、有色、无色等。 (3) 听:左右结构,左边是“口”,右边是“斤”换偏旁:近。 (4) 换一换:无:无一天,人——入 (5)编字谜 春:三人日下去春游,来:米上加横竖出头 3、巩固生字。 (1) 抽读卡片。 (2) 口头组词。 四、指导写字。 1、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人:“人”可以与“八”比较。“人”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。 火: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,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。 2、教师范写,学生描红、临写 3、师生评议 五、总结这节课,我们有认识了好几组反义词,还学写了四个字。同学们的表现很好。 板书设计 画 远——近 有——无 来——去 人 火 文 六 教后反思: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yinianji_486_12269.html
分享按钮 |